jianjie("
作者简介:
李东霖,河南网络电视台记者、主持人。河南西平人,毕业于山西传媒学院。立志以复兴中华文化为己任,于2011年7月赴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学习,2012年开始应邀在全国各地主持传统文化公益活动、论坛,至今已达百余场,广受好评。
内容提要:
《中华文化的真实义》是李东霖采访蔡礼旭老师 、刘余莉教授、江逸子老师、唐瑜;麦教授、李越老 师、黄柏霖警官、江松桦董事长等七位老师的合集。
     中国是世界 一个文明延续五千年而不衰的国 家,中华文化的核心精神自古一以贯之而又兼容并蓄 ,在与其他文化的接触中,可以吸纳和提升每一个文 明,并做到自我提升。而中华文化之所以有这样历久 不衰的生命力,就在其着眼于家庭、落实在个人的教 育传统,“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解决问题的关键在 家庭,教育一定要从孝开始。而整个社会则通过系统 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保证了这种教育的 完整性和建设性。正如孟夫子所述:“天下之本在国 ,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本书从 、社会、 企业等不同方面深入阐发了这一理念,为当下中国人 应如何承传中华文化提供了一种可以具体落实在个人 工作、生活和修学中的途径,并在 视域内探讨了 中华文化的世界性价值,深具启发性和现实性。
     本书还附有国学大师李炳南编述之《常理举要》 和释净空教授编辑之《老人言:古德智慧箴言118则 》。
    

......

目录:
序 中华文化与 (凌孜)
蔡礼旭联合国 和平会议发言
汉学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蔡礼旭老师访谈
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传统文化的源泉
刘余莉联合国 和平会议发言
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智慧
刘余莉教授访谈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
蔡礼旭老师访谈
立德、立功、立言:雪庐老人的不朽人生
江逸子老师访谈
国画大师的道、德、仁、艺
唐瑜凌教授访谈
读经,从《论语》开始
黄柏霖警官访谈
中华文化,孝治天下
江松桦董事长访谈
传统文化带动企业和谐发展
李越老师访谈
中华之礼,恭敬庄严
释净空教授辑
老人言:古圣先贤的智慧箴言118则
后记

......

精 彩 页:
江逸子老师访谈 国画大师的道、德、仁、艺 主持人:尊敬的江老师,您好! 感谢您能在 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您老从事绘画已有五十多 年,您老的笔墨之间,处处流露载道精神,您老的画 意幽境远,尽脱尘浊。请问您老是怎样“志于道,据 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 江逸子老师:我感谢我的老师雪庐老人。老师说 ,讲经,讲的一桩事情,每个人传达的意思不大一样 。文字,写书的要费时间,看书的要费时间,思考又 有个程度的问题。你要绘画,一幅画, 要竖着耳 朵听,所有的都听懂了,不懂要及时问。“老先生, 老太太,这是什么意思?”都要问懂的人,有好处, 没有亏吃。所以,他老人家跟我有交代,我确实有这 传授。
     那次老师过八十岁生日,我绘画已经有三十多年 了,一大早我拿着三张奖状到老师那里给磕头拜寿。
    那时我是穷书生,没什么好贺礼给老师的,我说学生 我比秀才好一点,“秀才人情纸半张”,我三张。老 师接过这三张奖状,高兴啊,他说,孩子,你成就比 我儿子成就还让我高兴。在中国 讲究尊师重道,父 母给我个身子,老师给我一辈子的教育,是给我两条 腿,不但让我走 远的路,还让我走 好的路。老师 边喝茶边谈,很有意思,玄机就从这里开始。老师喝 一口茶,对我讲,中国历史,拿三张奖状的人不多, 他所知道的李白、杜甫、苏东坡都没拿过奖状。老师 这一讲,我就跪下来,“老师,学生丢脸。”“不丢 脸,不丢脸。 两千三百万人口,得了 名算什 么!就是在中国十几亿人口,又算什么!在历史的长 河里,又能摆在哪里!……好好好,孩子你懂了,今 天礼物太丰盛了。是做画家,还是服务于财团、社会 名流,让他们高兴而已?” 主持人:您老将传统文化与笔墨态势融合,描绘 中华文化的精髓,把仁爱的儒家思想与普济的释尊情 怀汇聚笔端,寓教于艺,每一幅佛像、人物、山水、 花鸟等,都传达着中华文化的真善美。
     江逸子老师:我本来不学佛的,老师晚年的时候 问我,你学佛学得怎么样?我说我学得不好,学佛很 麻烦,还讲经什么的。老师给我一串念珠,交代我念 六字洪名“南无阿弥陀佛”。我有时间就念佛,我心 念心听,自己念自己听,学佛就是在修心。现在提养 生,没有提养心的,念佛是养心。老师说:“我的学 生,海内外少说也有十万人,独独就你一人跟我学文 艺。”老师不绘画,他的理念就是我画画的精神。老 师对我说:“我希望你今后把佛供在心中,你为孔子 做点事,为世间做点事。相信总有 ,中国人会把 孔子请回来。”那时老师说这话我还不太懂,二〇一 四年我把《孝经》画完,感触很多,二〇一六年是老 师往生三十周年,我跟净空老和尚谈了这个事情。
     我少年是穷书生,现在老了,一个又老又穷的书 生。我不经营事业,我在继承老师的道风。人活着不 在于生命的长短,而在于给社会的贡献有多少。当时 我答应老师在孔府(奉祀官府)工作,我在孔府工作 近三十年。我既然进了孔门,这一生就要在孔门做事 。“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把佛经用绘画来传达, 所以我做了一些,到今年算起来有二十九年了,少说 也有七八百幅画。画到《孝经》的时候,净空老和尚 来访,我同他商量,请他画“心”。净空老和尚也是 老师的学生,净老是大师兄,还有台中莲社的徐醒民 老师,我是小师兄。孝亲尊师不是说说而已,而是要 怎么样去实践。《论语》一开始就讲“学而时习之” ,学习是要实行,要做到君子之道,做一个真正的儒 家孔门弟子。要做到这一点,讲得再多,没做到还是 不行。所以我讲课,都是战战兢兢。我是画家,不是 话家,不是用嘴讲的。
     主持人:江老师,雪庐老人的一句话是学生的座 右铭:“未改心肠热,全怜暗路人。但能光照远,不 惜自焚身。”还请您做 多的指导。
     江逸子老师:当时我们都在孔府,老师是主任秘 书,我是秘书,老师负责整个官府的事务,我负责人 事、文物、文献,还有教育。老师有 跟我说,要 写一首诗给我,这是他老人家的愿。一生燃烧自己, 照亮别人,从有始到有终,未改心肠热,从他发愿到 现在没有改变过,像蜡烛一样。我很感动,就画了一 幅画,小朋友拿着油灯、蜡烛。老师看了说,这幅画 配了。我就把这幅画题上去了。后来,老师跟我说 ,你的画不要随便给人题,题画题字的题,不是提高 的“提”,不是把画提高,而是把画题衬起来。不是 有题就算数了! 画面保持干净,没画的地方比画 的地方重要。所以我就悟到,人在修行,不做功课的 时候比做功课的时候还重要。老师拍手说道:“对了 !你不要到了道场里面就规规矩矩,见了师兄就阿弥 陀佛,说好话,转头回去就骂人,这样不好。”一个 人的自觉性很关键。
     他老人家一生就是这样,在孔府五十年,从大陆 来 三十年,住在军属区的宿舍里面,再好的环境 都不去,保持自己的风格。我当初也住在一个空军的 宿舍(我哥哥是军人),后来宿舍被征收了。我们那 里有一个寺庙,住持盖了几栋房子,他想跟我换画, 被我骂了一顿,我说画如同女人家十月怀胎,一幅作 品是生命投入,我怎么能把孩子拿来换我的享受?不 敢!其实那时我也走投无路。结果他就跟老师讲了, 老师把我训了一顿:“你还要安家立命,往后还有很 多事。你的笔下能值钱,老师就高兴。”雪公他老人 家就是这样。后来他跟我说:“你的作品有道气,不 能随便给人题。”后来我画了很多,老师很高兴,拿 起来就题字,后来很多画做成书签。我也画了很多布 袋和尚,老师说布袋和尚画得真好。以后我再整理整 理,办个老师作品三十周年回顾。
     P91-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