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anjie("
作者简介:
冯邦彦,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先后担任暨南大学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所长、暨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并曾先后担任广东省政协委员、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广州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广东经济学会副会长等社会职务。曾应聘赴港,任香港东南经济信息中心经济分析员,长期从事香港经济、香港金融、香港资本与财团等方面的研究。
内容提要:
中国的家族企业能够屹立百年而不倒的为数并不 多,而香港冯氏集团(原利丰集团)则是其中的一家。
    集团创办于1906年,至今已走过110年的历程,其间 经历了冯栢燎、冯汉柱、冯国经和冯国纶兄弟等数代 人的艰辛奋斗。目前,集团已从创办初期的一家传统 贸易商号。发展演变成为一家以香港为总部,业务遍 及贸易、物流、分销和零售等领域,为客户提供 供应链管理服务的现代跨国商贸集团一冯氏集团。冯 邦彦著的《承先启后--利丰冯氏迈向110周年(一个跨 国商贸企业的创新与 1906-2016)(精)》以简明、 流畅的语言和大量珍贵的历史图片,再现冯氏集团 110年来的发展历程,其间的转折和经验,特别是 2008年 金融海啸以来的转型和拓展、创新供应链 管理所取得的新发展、企业责任和对社会的回馈.以 及在 “ ”战略背景下的发展商机和发展 愿景。
    

......

目录:
一、早期发展:利丰的“海上丝绸之路”
二、现代化与专业化
三、冯汉柱与黑猫牌
四、走向世界:利丰的 供应链管理
五、冯氏集团授权品牌营运业务
六、从利丰到冯氏:转型与拓展
七、冯氏在中 地的发展
八、企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
九、发展愿景
大事年表

......

精 彩 页:
战后至70年代,曾在香港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 洋行,经历了深刻的变化。在转口贸易时期,洋行的 地位极其崇高,几乎操纵了香港的整个转口贸易。然 而,50年代以后,随着朝鲜战争爆发,联合国对中国 实施贸易禁运,香港的转口贸易骤然萎缩、一落千丈 ,洋行的地位开始动摇,大批实力薄弱的洋行遭到淘 汰。幸而50一60年代,香港工业化起步,洋行开始将 业务重心从转口贸易转到进出口贸易上。当时,从事 制造业的华人企业家,一方面因为资本有限,另一方 面因为对 市场的认识和联系有限,只有向洋行接 人订单、购人原材料,并将产品委托洋行转销海外, 故洋行的地位仍然得以维持。到了70年代以后,香港 的工业家实力逐渐壮大,成立本身的出口部,直接向 外国买家报价,以免中介人抽佣,洋行的地位至此迅 速下降。①在激烈的竞争中,许多在香港有近百年及 百年以上悠久历史的洋行和大公司,由于不能适应形 势的转变而被收购兼并,包括 的仁记洋行、太平 洋行、天祥洋行、惠得宝洋行、连卡佛、屈臣氏、均 益仓、黄埔船坞等。在激烈的收购兼并中,数家实力 雄厚的洋行脱颖而出,逐渐发展成为垄断香港经济命 脉的综合性企业集团,其中 的就是号称“英资 四大洋行”的怡和、太古、和记黄埔和会德丰。
     面对洋行和贸易公司中介地位的衰落,利丰急谋 对策。在冯栢燎和冯汉柱时代,利丰基本扮演贸易中 间商的角色,但是,随着作为买方的客户和作为供货 商的厂商的影响力迅速扩大,公司的生存空间日益缩 小,所收取的佣金也从早期的15%逐渐减少到10%、 5%,甚至3%。冯国经回忆说:“1976年,当我结束 在哈佛商学院的教书生涯回到香港时,我的朋友曾警 告我说,像利丰这样的采购代理商将会在十年内消失 ,他们都认为‘采购代理是夕阳产业’。”这一时期 ,利丰亦经历了类似的危机。1975年,利丰失去美国 一家客户C&A,导致当年营业额大幅下跌。
     为应对行业危机,利丰开始转型,从单纯的中间 商逐步转型为“生产计划的管理者和实施者”,其经 营业务亦从单纯的采购代理向供应链的上、下游服务 延伸。冯国经解释说: “在原有模式操作中,客户 会说:‘这是我们需要的商品,请到 的地方帮我 购买.’而新的模式则是这样运作的:我们四大客户 之一的The Limited公司对我们说:‘在下一季度, 我们所想要的就是这种外形、颜色和质量的产品,你 能提供一个生产计划吗?”“根据客户设计师的草图 ,我们会进行市场调查,寻找合适的纱并对样品布料 进行染色,以达到与客户要求的颜色相一致。然后, 我们会根据产品构思生产出样品。买家看过样品后会 说:‘我不太喜欢那种样品,我喜欢这种,你能生产 多些这种样品吗?’接下来,我们会为整季产品制定 完整的生产计划,具体说明产品结构和生产时间表, 我们会和所有原材料供货商和工厂签订合约,然后, 我们会策划和监督工厂的生产,以确保质量和准时交 付。”① 为配合转型,1989年,利丰重组了公司的组织架 构,将出口贸易业务按产品组别分别管理,这些产品 组别包括纺织品(美国)、纺织品(美国以外)、时尚配 饰、塑料品、运动用品及手工艺品。除运动用品组别 设于 外,其他所有产品组别都设于香港。各产品 组别均管辖多个部门,每个产品组别及部门分别由产 品组别经理及部门经理管理。利丰还将出口贸易业务 ,包括购货、采购、航运及质量控制等,全部下放由 各产品组别辖下的各个部门负责执行,只将诸如财务 、会计、管理信息系统以及人事管理等工作,集中在 公司总部进行。在这种制度下,各个产品组别均以独 立的盈利中心方式运作,产品组别及部门经理均享有 高度自主权。③ 这样,利丰确立了“顾客 ” (Customer Oriented)的公司营运架构,围绕着主要客户建立产 品销售小组,并致力于拓展采购贸易的上下游业务。
    每一个产品小组都针对特定客户提供全面的顾问服务 ,为这些客户寻找适合的厂家,并担当这些厂家的咨 询顾问角色,包括向厂家提供 多的市场信息、新的 生产程序和新的产品线,甚至为厂家提供新的产品理 念、进行产品质量控制、提供资金援助等等。正如冯 国经所说,利丰开始“介入整个生产过程的前端和后 端”。在前端,“我们做市场、设计和管理”;在后 端,“我们做检测、包装和运输”。
     P34-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