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anjie("

作者简介:
内容提要:
张琪编著的《古文观止》可谓一部中国历代散文 大观,在诸多古文选本中独树一帜,其选 文具有极高的文学与史学价值。
     本书在思想上推崇儒家传统的思想观念,并以此 作为遴选的尺度,追求所选文章思想意识的正统;在 艺术上,注重文章的构思、布局、谋篇、词藻、情感 和表现手法等,比较讲求语言艺术的表现,注重中国 语言文字的独特性,注意音、形、义的奇妙的表达方 式,基本上是从“文”的角度而不是从哲学、思想的 角度来编辑此书的。

......

目录:
郑伯克段于鄢
季梁谏追楚师
曹刿论战
宫之奇谏假道
子鱼论战
介之推不言禄
烛之武退秦师
蹇叔哭师
王孙满对楚子
吕相 秦
季札观周乐
叔向贺贫
晋献公杀世子申生
公子重耳对秦客
苏秦以连横说秦
范雎说秦王
邹忌讽齐王纳谏
触龙说赵太后
唐雎说信陵君
乐毅报燕王书
五帝本纪赞
项羽本纪赞
屈原列传
过秦论(上)
上书谏猎
李陵答苏武书
前出师表
后出师表
陈情表
桃花源记
五柳先生传
谏太宗十思疏
滕王阁序
陋室铭
阿房宫赋
杂说
杂说四
师说
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捕蛇者说
种树郭橐驼传
小石城山记
黄冈竹楼记
岳阳楼记
丰乐亭记
醉翁亭记
秋声赋
管仲论
辨奸论
范增论
晁错论
喜雨亭记
石钟山记
前赤壁赋
后赤壁赋
黄州快哉亭记
寄欧阳舍人书
读《孟尝君传》
游褒禅山记
送天台陈庭学序
阅江楼记
卖柑者言
亲政篇
尊经阁记
《吴山图》记
《青霞先生文集》序

......

精 彩 页:
王孙满对楚子 《左传》 导读 楚庄王向周问鼎的大小轻重,含有取代周王的意 图。王孙 满的回答则从“德”“天”二字入手。从“德”字出 发,提出重德轻 鼎的主张,只有有德者才能占有鼎,意味着楚国德行 有限,没有 资格问鼎。从“天”字出发,则以“天命未改”为托 辞,封住问鼎 者的口,使楚庄王知难而退。本文选自《宣公三年》 。
     原文 楚子伐陆浑之戎①,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 王使王孙 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
     对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 图物,贡金 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 入川泽山 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 ,以承天 休。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 迁于周。
    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
    天祚明德,有 所底止。成王定鼎于郏鄏②,卜世③三十,卜年七百 ,天所命也。
    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译文 楚王攻打陆浑的戎人,于是来到雒水(洛水), 在周朝边境上检 阅军队。周定王派王孙满慰劳楚王。楚王向他询问九 鼎的大小轻 重。
     王孙满回答说:“治理天下在于道德而不在于鼎 。从前夏朝 开始实行德政的时候,远方 画了各种物象:九州 之长进献金 属,铸成九鼎,并且把画下来的图像铸在鼎上,万物 皆备,让人民 知道鬼神怪异之物。所以人民进入川泽山林,不会遇 到不顺的事 物。螭魅魍魉,也不能碰上。因而能上下和协而承受 上天的荫 庇。夏桀有昏乱的行为,九鼎迁到商朝,达六百年。
    商纣暴虐,九 鼎又迁到周朝。君主的德行若是美善光明,鼎虽然小 ,也是重的。
    君主的德行若是奸邪昏乱,鼎虽然大,也是轻的。上 天降福给有 美德的人,是有极限的。成王在郏郫定都安鼎,预卜 周朝能传世 三十代,享国七百年,这是上天命令的。周朝的王德 虽然衰微了, 可是天命未有改变。九鼎的轻重,是不能问的。” 吕相 秦 《左传》 导读 鲁成公十三年,晋厉公原定与秦桓公盟会于令狐 。晋君先 至,秦君临时改变了主意,违反盟约,后又召狄和楚 ,计划引导他 们伐晋。晋则统率诸侯军队进攻秦国,并派吕相为使 ,与秦 交,宣布秦的罪状。这是一篇启战国时代策士之风的 外交辞令。
    在历数秦国罪过时,有许多片面夸大甚至诬罔之辞, 但文采飞 扬,锋芒毕露,使人不容置辩。
     原文 晋侯使吕相 秦①,曰:“昔逮我献公及穆公相 好,戮力同 心,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天祸晋国,文公如齐 ,惠公如 秦②。无禄,献公即世,穆公不忘旧德,俾我惠公用 能奉祀于 晋,又不能成大勋,而为韩之师;亦悔于厥心,用集 我文公,是 穆之成也。
     “文公躬擐甲胄,跋履山川,逾越险阻,征东之 诸侯—— 虞、夏、商、周之胤——而朝诸秦,则亦既报旧德矣 。郑人怒 君之疆埸,我文公帅诸侯及秦围郑。秦大夫不询于我 寡君,擅 及郑盟。诸侯疾之,将致命于秦。文公恐惧,绥靖诸 侯,秦师 克还无害,则是我有大造于西也。
     译文 晋侯派吕相去同秦国 交, 交书说:“从前我 国献公同贵国 穆公相互交好,合力同心,并用盟约誓词来申明,用 婚姻来加强这 种友好关系。上天降祸给晋国,文公流亡到齐国,惠 公流亡到秦 国。不幸,献公去世。穆公不忘昔日的恩德,使我们 惠公因此能 回到晋国举行祭祀,可是又没能成全他的大功,而发 生了秦晋在 韩地的战争。后来穆公也从内心里感到后悔,因此就 成全我们文 公,帮助他回到晋国,这是穆公成全的。
     “文公亲自披甲戴盔,跋山涉水,越过险阻,征 讨东方的诸侯, 虞、夏、商、周的后代就来向秦国朝见了,那也就报 答了贵国的旧 恩了。郑国人侵犯您的边境,我们文公率领诸侯跟秦 国一同包围 郑国。可是秦国大夫不向我们寡君征询意见,就擅自 同郑国结 盟。诸侯痛J限这种做法,准备同秦国拼命。文公恐 惧,就安抚诸 侯,泰国军队才能够安然回去而没遭伤害,那也是我 们对西秦的 大功呀。
     原文 “无禄,文公即世,穆为不吊,蔑死我君,寡我 襄公,迭我 殽地,奸 我好,伐我保城,殄灭我费滑①,散离我 兄弟,挠乱 我同盟,倾覆我 。我襄公未忘君之旧勋,而惧社 稷之陨, 是以有觳之师②。犹愿赦罪于穆公。穆公弗听,而即 楚谋我。
    天诱其衷,成王陨命③,穆公是以不克逞志于我。
     “穆、襄即世,康、灵即位。康公,我之自出④ ,又欲阙翦我 公室,倾覆我社稷,帅我蟊贼,以来荡摇我边疆,我 是以有令 狐之役。康犹不悛,人我河曲,伐我涑川,俘我王官 ,剪我羁 马,我是以有河曲之战。东道之不通,则是康公 我 好也。
     译文 “不幸,文公逝世,穆公不怀善意,蔑视我们死 去的国君,认为 我们襄公寡弱,突然进犯我们的殽地,断 我国与盟 好 的关 系,攻伐我们的城堡,灭掉我们的滑国,离散我们兄 弟 ,扰乱我 们的同盟,倾覆我们的 。我们襄公没有忘记你们 国君往日的 功勋,可是害怕自己 灭亡,因此才发生檄地的战 役。即使如 此,襄公还希望从穆公那里得到赦免。穆公不听,而 去亲近楚国, 谋算我们。上天诚心开导我们,楚成王丧命,穆公因 此不能在我国 满足他的野心。
     “穆公、襄公去世,康公、灵公即位。康公,是 我们穆姬生的, 却还想要毁损我们公室,倾覆我们 ,率领危害我 国的蟊贼,而 来袭扰我们的边境,我们因此才进行令狐之战。康公 还不悔改, 入侵我国河曲,攻伐我国涑水,俘掠我们的王官,割 取我国的羁 马,我国因此才进行河曲之役。东方道路不通,那是 康公同我国 断 友好的缘故。
     P19-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