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anjie("
作者简介:
内容提要:
程子衿主编的这本《天子的写真》,以清代帝后 画像为题,将没有照相机时代的皇帝写真娓娓道来, 以对原本绘画的细致解读表现宫廷历史。本书选取了 皇帝画像的画师、画作、绘画经过、张挂宫殿等,以 大量清宫档案还原画师们为皇帝作画的史实。
    

......

目录:
清朝宫廷纪实绘画
融汇中西的清宫肖像画
谁识当年真面貌——藏于清宫纪实绘画中的秘密
故宫博物院藏两幅道光子女画像小考

......

精 彩 页:
“宫中行乐”是清代宫廷绘画的一个重要题材, 反映了帝王在宫廷中除了日常政务以外的活动。此类 题材作品无一不在帝王的意指下创作,重在对人物与 环境两大要素的刻画与渲染上。其内容或表现皇帝的 精神生活、节令乘兴,或关注皇室的文体娱乐、四时 游赏。这些作品忠实、直观地展现帝王的宫廷生活, 是他们在宫中活动的剪影。画中笔触反映了特定时期 的历史背景、典章制度、建筑环境,甚至是人物关系 ,这些内容在一般的文字史料中是难以得到具象的体 现的。所以,对于“宫中行乐”题材作品的关注,有 助于我们以图像的视角对宫廷历史产生新的认识,这 一点亦与现代图像学所诠释的科学主旨有着内在的指 导关系。
     故宫博物院保存了相当数量的反映清帝宫中行乐 题材的绘画作品,其中尤以乾隆时代 代表。像人 们熟知的几种《岁朝行乐图》、《弘历观孔雀开屏图 》、《弘历观荷抚琴图》、几种《弘历写字像》等名 作,早已成为了世人心中乾隆帝的标准形象而传扬海 内。以上画面中的乾隆帝无一例外地汉装、红履,表 现了他一身精研的文化修养、自信又恬适的精神风貌 ,一代传奇天子在画卷中得到了“永生”。当然,这 要归功于传教士画家们精心地“写真”,才有了 我们在不同时期、不同作者的不同作品中,很容易得 到一张大致近似,又充分体现了岁月变迁的乾隆皇帝 的面孔。
     与人物同时,我们还应对行乐图中所表现的宫廷 环境予以足够重视。以乾隆时代宫中行乐图为例,除 去一些确属画家艺术创造的宫廷环境之外,我们发现 ,北京的圆明园与承德的避暑山庄这两座清帝驻跸时 间 长的宫苑在清宫绘画作品中均不止一次地留下了 写实的场景描绘。与一般表现两座宫苑环境的写景图 不同的是,行乐图中的圆明园与避暑山庄因为有了皇 帝的参与而 显生动,给人一种真实的生活起居的体 验,别有一番味道。同时,对于画中宫廷环境变迁的 研究在 合理保护、利用建筑遗址的层面上亦具有 现实意义。
     下面,笔者就上文所述行乐图中的人物与环境要 素,以现存若干乾隆帝行乐图为据,一人物,一建筑 ,各开一题,为读者开解行乐图中的秘密,剖析一些 图中本没有点明但却足堪破解的信息。
     一 被“抹去”的皇后 在乾隆帝漫长的一生中,曾经有过四十一位有名 号的后妃,其中皇后三人,分别是孝贤皇后富察氏、 继后乌拉那拉氏(先立后废)、孝仪皇后魏佳氏(追 赠)。这三人生前的人生际遇各不相同,死后地位亦 有着天壤之别。富察氏与乌拉那拉氏是在潜邸时即陪 伴在弘历身边的女人,前者是少年弘历的嫡福晋,后 者亦是对弘历服侍有年的侧福晋,而魏佳氏则是乾隆 六十年(1795年)其子永琰被宣示为皇太子后而追赠 为皇后的。乾隆帝于此三人,有着异常跌宕起伏的情 感经历,其中 为后人称说的恐怕不过两条,一是关 于其与富察氏伉俪情深的真挚感情,被传为一段帝王 爱情的佳话;另一则就是乌拉那拉氏“断发皇后”的 悲惨境遇,令后人闻之唏嘘不已。对于后者,我们在 保存至今的几幅清宫行乐图上发现了值得关注的痕迹 。
     如题,被“抹去”的皇后,即曾经被“写真”于 卷中,后被无情地“抹去”,以至于今人在现存任何 一幅乾隆时代的绘画作品中都无缘目睹乌拉那拉氏的 真容。但通过分析,她的“身影”还是被我们“捕捉 ”到了,至少是她的“身影”。
     《塞宴四事图》轴(图见本书56页)是故宫博物 院现存乾隆帝木兰秋弥主题的大型纪实性作品之一。
    其表现内容为乾隆二十五年九月初九日(1760年10月 17日),乾隆帝于木兰行围途中举行的一次盛大宴会 和席间一系列诈马、什榜、相扑、教辱兆活动。这一 天,在围场安巴究和罗昂阿大营,乾隆帝先是侍皇太 后进早膳,然后引随围的蒙古、回部诸王公“幕设崇 岗”而同举塞宴四事。这次宴会既是往年行围的例行 野宴,又为了款待旧投新附的少数民族首领而故意的 踵事增华。这一年春二月,乾隆帝迎劳兆惠将军于京 郊良乡,历时五年,三次征伐的准噶尔、回部叛乱始 告平定。重九日的野宴上,席间除了先前于十九年( 1754年)归附的杜尔伯特亲王策凌乌巴什及其他厄鲁 特蒙古上层以外,还有 列宴的回部郡王霍集斯及 诸伯克人等。因这场特殊的宴会是宣扬西师武功的重 要活动,故而乾隆帝命内廷画画人对此详加描绘,并 终张挂于避暑山庄云山胜地楼二层的东壁上,一如 业已贴壁于卷阿胜境殿东西壁间的《万树园赐宴图》 、《马术图》两幅大型纪实作品,作为 的武功纪 念而留存宫中。
     P118-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