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anjie("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 天下无谋(隐忍术)/谋略经典系列 | 开本: | 16开 |
作者: | 主编:冯敬//张易 | 页数: | 226 |
定价: | 19.8 | 出版时间: | 2009-01-01 |
ISBN号: | 9787807233879 | 印刷时间: | 2009-01-01 |
出版社: | 远方 | 版次: | 1 |
商品类型: | 图书 | 印次: | 1 |
内容提要:
万千谋略,无非是为了谋名谋利。但所有的计谋背后都洋溢着强大的人性。运用热闹灵活的手段做道场,树立诚信光明的品行修根本一一不起贪人之欲,莫有害人之心。牢牢把握计谋与人性之间的和谐平衡,才必能成大事而不损声名,得大利而不害良知。
怎样做到能把握住谋略和智慧?首先要了解中国的众多文化学派,而在众多学派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儒、道、法三家。只要把握住了这三家的思想精髓,也就了解了中国的智谋文化。这种文化的特征就是管理,而管理就是管人,管人就讲究方法,讲究方法就是智谋。怎样能做到运用智谋手段,达到管理的有效目的?也正是古今大众一直苦苦追寻探讨的课题之一。
只有融合贯通领悟了众多谋文化的思维与案例,才能成为来去自如,德才兼备的谋略大家。本书正是应市场要求:为了使广大读者更加明白透彻地掌握运用智谋而编著出版的一部填补市场空白的、纵横阐释中华上下五千年智谋的指南之书。
精 彩 页:
【简译】 小的事情不忍让,就会破坏了大的计划。
【引申评论】 小处不忍让,则大处要吃亏。因为一些小事和一些有权势的人结下了冤仇,那么这些人就会找机会在一些大事上刁难你,让你重大的事情无法进行。因此,明智的人都知道,在大事上要当仁不让,但是在小事上则宁愿挣一只眼闭一只眼,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以免因小失大。这其实也是权衡利弊后做出的选择。忍并不意味着软弱,而是保留实力,寻找还击的机会。忍也并不是委曲求全,而是为了日后更大的反击暂时求得安稳。忍让,是一种境界,是一门人生的学问。在纷繁的生活中,能够忍让是可贵的,忍让并不意味着退却不前或懦弱可欺,并不是面对误解、委屈,甚至诽谤而无动于衷。忍让,顾全的是大局,着眼的是未来。忍让者总是以宁静平和的心绪去感化他人的浅薄行为,以宽厚博大的胸怀去容纳他人的悖理举动,最终以无可争议的事业成功来警示世人。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忍让是理性的以柔克刚,以退为进;能忍让者,意志必坚韧,必定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也必定能得到大家的拥护和尊敬。
【反论】 忍与不忍的界限一定要分清楚。切不可以自己的君子风度被别人利用。
【历史故事】 三国时,蜀国的诸葛亮讨伐魏国,向渭南地区进军。
诸葛亮远道而来急于速战速胜,他多次向司马懿挑战。魏大将司马懿持重谨慎,率领军队坚守城门,不予应战。想等蜀军师劳兵疲,再乘机决战。于是,诸葛亮向司马懿赠送了一套妇女穿的服装。司马懿非常气愤,但司马懿毕竟是个令人佩服的谋略家,面对诸葛亮的激将和羞辱,将士们怒火满腔,强烈要求出战,但他却忍了。他知道作为将帅最怕的是不能自我克制,屈从了内心的小勇,冒然进军复仇,势必会中对方的计,而使全军覆灭。于是,司马懿按兵不动。
司马懿以静来对付诸葛亮的动,不逞一时之勇,不轻举妄动。诸葛亮对司马懿的“免战”束手无策。远道而来,粮草及物资渐渐供应不上,最后不得不撤军。
后来司马懿说:“诸葛亮素有大志,但不善于观察时机;足智多谋,但果断不足;喜欢用兵而不善权变。我以静制动,以逸待劳,就能抵挡他的百万雄兵。” P3-4
目录:
忍智第一
小事不忍,则乱大谋
富贵昌炽,得于隐忍
犯而不校,是为大德
养志之始,务在安己
处世安逸,与人无争
上善若水,润物不争
伤人之言,深于矛戟
忍则无辱,退即是进
掩饰不满,避祸保身
处于难关,冷静沉着
忍人不能忍,容人不能容
百折不回,万变无穷
盛德弘度,人有不及
死得其所,符合正道
智者远见。避危无形
事卜第二
顺旨甚易,忤情尤难
极权之害,天下之患
士忘身为忠,言逆耳为谏
当仁不让,不为面从
挟难进之术,吐逆耳之言
文死谏,武死战
祸患本源,上行下效
犯上难,摄下易
以义行事,君令不受
在上不骄,在下不谄
贫弱可变,愚笨能改
巧不如拙,伪不如诚
人主如龙,慎触逆鳞
谋略不远,流于轻率
直言鲠议,天下太平
畏危者安,畏亡者存
临官莫如平,临财莫如廉
忠信廉洁,立身之本
为官者,清慎勤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清廉公正,国治民安
贪蛇吞象,祸福难料
知足常泰,无求自高
进言第三
接受批评,虚心纳谏
忠正爱国,犯颜相谏
天下大患,在不得言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
江河难断,言论难止
谏之双美,毁之两伤
谄谀者贼,直言者福
诽谤不诛,良言敢进
扬其所长,掩其所短
说服之要,揣透其心
是非曲直,点到为止
设身处地,推己及人
不吹捧亲热,不奉承附和
进言上谏,不为自身
公心奉国,公心理家
人臣进谏,匡君于正
据理力争,无迹消声
胜人之口,服人之心
曲折委婉,言听计从
实之与实,虚之与虚
养心第四
君子重义,小人重利
聪明一世,懵懂一时
避害求利,定志求名
积善加益,积恶毁身
君子乐道,小人乐欲
喜好奉承,为乱之象
少说多做,注重实干
谗言甘美,忠言逆耳
蝇附骥尾,难辞其羞
以利相合,利尽交疏
平心静气,善气迎人
趋炎附势,难保长久
盖棺定论,临事见人
以私害公,天下大患
自私自利,人生大罪
私门成党,公道不行
言而无实,是为罪也
身若失道,无以知惑
言轻招忧,行轻招辜
阴阳第五
祸患积于微,智勇困于溺
君子得时如水,小人得时如火
尽去小人,乃无后患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用贤则治,不肖则乱
急功近利,适得其反
口蜜腹剑,杀人无血
巧言令色,必少仁德
贫贱骄人,英雄欺世
离亲乱朝,是为谗臣
迂回进言,委曲保全
身无道德,不可轻信
不能治身,焉能治国
嗜利无厌,害必从之
以怨报德,不仁不义
廉者乐无求,贪者忧不足
逢时独为贵,历代非无才
")